王安红,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新浦京8883平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数字媒体处理与通信”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山西省互联网+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视频通信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理论教学工作,在视频通信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她先后荣获“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山西省十大杰出女职工”“山西省劳动模范”等省部级荣誉称号。
一、潜心科研攻关,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她先后主持和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鲁棒的可伸缩视频编码及其在异构网络中传输”、国家863计划“基于人类视觉特性的分布式多描述视频编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基于对象和MacroCube的三维视频的编码和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无线视频组播的分布式编码与随机混叠调制”“分布式压缩感知信源信道编码”“考虑合成失真的3D视频混合数字模拟编码与传输”等重大课题研究和山西省科技公关项目10余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中国科学》等行业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Region-aware 3-D warping for DIBR(第二作者,通信作者),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2016;ALAVIT: An Adaptive Layered Video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OFDM Channels(第二作者,通信作者),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2016,SCI:DP7ES;Wireless multicasting of video signals based on distributed compressive sensing(第一作者),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2014。出版专著3部:面向物联网的视频编码算法和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ISBN 978-7-118-07505-2;Distributed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principles, algorithms and systems, Springer Publication,2011年11月30日,Hardcover, ISBN 978-1-4471-2247-0;Cognitive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the CSS,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AG Switzerland,Vol.384,2016,Hardcover,ISBN:978-3-319-31094-7。“一种分级-分组的图像共享方法”“一种分区域的3D视频映射方法”“基于边缘无损压缩的深度图编码方法”等16项技术发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结合视觉特性的图像视频编码”获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分布式多描述视频图像编码的研究”获2009山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三等奖,”基于机器视觉的太阳能电池在线检测系统”获2019年山西省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注重团队建设,凝聚科研力量
由她牵头并担任首席学科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凝聚了新浦京8883平台数字与通信专业的十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力量,组建了多个专业实验室,引进多名国内外合作教授。这个团队每周都要召开学术讨论例会,开展深层次学术研讨活动,解决研究难题、凝练研究方向、探索学科前沿。2010年,作为当地组织主席,组织团队成员,在新浦京8883平台成功举办国际会议CASoN2010;2011年,组建了“数字媒体与通信研究所”,确定了视频/图像处理与通信的研究方向;2013年,成功组织申报了“电子与通信”专业硕士授权点;2014年,组建了“2D/3D视频通信实验室”“视频图像分析与识别”实验室;2015年,引进香港科技大学的曾兵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的马晓莉教授、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梁杰教授等3名山西省“百人计划”专家,聘请台湾逢甲大学张真诚教授为特聘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孙明庭教授为外国专家。2017年,“2D/3D视频通信与图像识别团队”成功申报“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数字媒体处理与通信团队”成功申报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由她作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牵头,与8家协同单位组建的“山西省互联网+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
三、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企业技术升级
团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转化,先后与7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研究所、西安铁路局、上海通瑞斯克土木工程有限公司等,并陆续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国家重要行业领域的智能检测与安全预警中:将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在上海地铁4号线、7号线、9号线的地铁隧道病灾检测车、沈阳公路病灾检测、西安高铁桥墩的裂缝检测;将机器视觉应用于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上市公司的硅片缺陷检测系统。为传统装备增加智能化功能,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技术保障,得到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四、强化人才培养,突出育人效果
她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本来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在从事视频通信领域科研工作的同时,她坚持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放在突出位置,不仅仅在学问上对学生严要求,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作为导师,她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始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研讨、报告、讲座等对学生的日常培养当中。在她的所带的研究生中间,获得优秀硕士论文、优秀毕业生和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的大有人在。由她指导的2012届硕士研究生刘磊、张雪、赵美等3人,同时荣获学校“优秀研究生毕业生”荣誉称号;2015届硕士研究生赵利军、张帆、邢志伟等3人,也是同时荣获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荣誉称号。像这种同一导师指导的同一届的学生同时获得“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称号的并不多见。在她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近年来共有35名研究生毕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数字媒体技术行业开始崭露头角。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始终印在她脑海中笃定的信条。也正是这句话,一直鞭策着她不断向科学研究的高峰攀登,也造就了她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互联网+制造业”迅速兴起的今天,面对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与日益普及,王安红教授将和她带领团队一道,在视频通信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互联网+制造业”、3D打印、数字媒体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